倚两岸青山,挽一江碧水。宜昌,一座依江而建、因水而兴的生态之城,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更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猇亭区长江边上的灯塔广场
集众多荣光于一身的宜昌,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翻开历史长河的答卷,我们看到,宜昌始终坚定不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城市脉络,唱响“长江大保护”主旋律,全力以赴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以位于宜昌猇亭区长江边上的灯塔广场为例。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污水横流、粉尘飞扬的沙石码头,如今摇身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公园。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打卡”的游客就络绎不绝。
有着这般喜人变化的远不止灯塔广场一个。沿江而下,映入眼帘的是搬迁腾退后的沿江900米生态廊道。从城市上空俯瞰,宛如一条飘扬在江岸的“绿丝带”。
时针回拨至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昌市兴发集团(简称:兴发)考察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此,兴发牢记嘱托,走出了一条创新带动转型、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兴发着力发展循环经济,集合磷、硅、盐等多要素,实现多产业集群式发展。以草甘膦生产链条为例,生产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绝大部分可用于生产有机硅,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全部用于生产草甘膦。同时,利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MVR)等,可将含磷废水中的磷回收生产磷酸盐,再将盐回收生产烧碱。这样的回收利用,每年回收价值可达1.5亿元。
在探寻绿色发展上,立志打造全球循环经济标杆的宁德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简称:邦普循环),再次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目前我们对于磷铁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1%,对于镍钴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6%。”宁德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行政部工作人员廖梦琰表示,与此同时,铜、铁、铝、电解液、石墨等资源也在进行回收利用。预计在2042年,电池的生产可全部使用废旧循环,基本不需要开采新金属。
依托宜昌丰富的磷资源,邦普循环项目生产线火力全开。2023年,实现全年产值41.1亿元,缴纳税收1.76亿元。邦普循环不仅增强了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使产品更具零碳和国际竞争力,还为长江大保护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聚焦“电化长江”“氢化长江”,宜昌提出力争5年内建成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依托“世界水电之都”,迈向“清洁能源之都”。
2022年3月,宜昌制造的纯电池动力船“长江三峡1号”首次起航,吸引了全球目光。该游轮总载电量7500千瓦时,载电量全球最大,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填补了电动客船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发展至今,宜昌船舶工业园已生产出国内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纯电力推动游船、长江三峡系列“豪华夜游客船”等一系列特色船型。为把长江黄金水道建成绿色航道,宜昌启动实施了155艘公务船电动化更新替代三年行动,今年计划完成更新47艘。预计到2026年,宜昌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据湖北省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汉洪介绍,下一步,宜昌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重点围绕“园区、企业、政策、应用、服务”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做强、做优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今日之宜昌,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逐“绿”前行,向“新”而兴。面向未来,宜昌以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智量”提升城市的“含金量”,切实为宜昌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更强力量。
|